上帝的建築—堪稱高第畢生代表作的聖家堂, 整體設計以大自然諸如洞穴、山脈、花草動物為靈感。
他曾經說:「直線屬於人類,而曲線歸於上帝。」聖家堂的設計完全沒有直線和平面,
而是以螺旋、錐形、雙曲線、拋物線各種變化組合成充滿韻律動感的神聖建築。
奉獻給勞動者的守獲神—聖約瑟夫的聖家堂,於1882年以新哥德式風格在都市計劃區的東北邊啟建。
翌年由高第接手,生前的最後四十年歲月幾乎都投注在教堂工程上,
不但做了模型研究,甚至籍由鏡子反射來觀測效果,就連外觀上的雕像都是依真實模特兒來雕塑。
這座在創意和野心上都屬龐大工程的教堂雖至今仍未完工,
但光是這95米長、60米寬,估計可容納萬名信徒的規模,就足以撼動人心。
教堂共計18座高塔,以中央170米高那座代表耶穌基督,其周圍將環繞 4座130米,
代表4位福音傳道者的大塔樓,北面的一座後塔將有140米高,代表著聖母馬利亞,
包括「榮耀立面」在內,目前沒有一座是蓋好的。
其餘分別置於各立面共12座塔代表耶穌的十二門徒 ,名有100米高。
教堂東、西、南側的「誕生立面」(Facana del Naixement)、「
復活立面」(Facana de la Passio)、「榮耀立面」(Facana de la Gloria),目前只完成前ニ道;
描述基督降生的「誕生立面」出自高第之手 ,連同北面後龕的牆壁於1912年完成;
描寫耶穌與十二門徒最後晚餐的「復活立面」,線條簡潔的巨大雕塑則是約瑟夫‧
薩巴拉奇斯(Josep M. Subirachs)於1990年完成的作品,
耶穌赴場一景中的士兵形像,是參考米拉之家屋頂的雕塑所創。
高第將「誕生立面」安排在教堂東方,自有其喻義;
每早由東方昇起的太陽照耀著「誕生立面」,代表著生生不息的奇蹟。
不管熟不熟悉聖經故事,門上栩栩如生的人像雕塑、繁複的細節,都會教人嘖嘖驚歎。
據說高第為了要求雕像的姿勢、律動都和真人一模一樣,還拿人骨做研究;
雕像的臉孔也不是憑空想像,而是由街上找來模特兒,再依照片去製模。
在其中一扇門兩旁各有一隻海龜背負著側柱,是高第引東方海龜有長壽之意,像徵耶穌永生。
諸如此類的寓意與傳說,更增添了教堂的可看性。
教堂內有電梯直達112米高的塔頂,在此遊客可將巴塞隆納市容收入眼底。
若體力許可的話,最好能沿著螺旋梯拾階而上,別有一番感受。
地下室為一間小小的博物館,展出聖家堂的藍圖、模型,也能看到高第為「誕生立面」所作的素描、
石膏模型,更能體會他為求逼真所付出的心血。 高第為了完成聖家堂一生畢其心力,甚至傾家蕩產。
由於高第的建築設計圖曾毀於火災,後續建築困難重重,
根據保守估計,聖家堂還需要200年的時間才能完工。